人们常说的“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”,应该怎么正确的理解呢?
这句话出自《周易·系辞》,原文是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定吉凶,吉凶生大业。”
清代进士沈孝瞻在《子平真诠》“论十干十二支”似乎说的更为清楚一些:
“天地之间,一气而己。惟有动静,遂分阴阳。有老少,遂分四象。老者极动静之时,是为太阳太阴;少者初动初静之际,是为少阴少阳。有是四象,而五行具于其中矣。水者,太阴也;火者,太阳也;木者,少阳也;金者,少阴也;土者,阴阳老少、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。”
意思是说:天地之间,由气构成,气又分动静,所以就有了阴阳,阴阳因为运动的原因,就会有多有少,并不均衡。阴阳饱和之时,就是太阴太阳;阴阳初生之迹,是为少阴少阳,这就有了四象。而四象之中本身就包含了五行。水为太阴;火为太阳;木为少阳;金为少阴;土是金木火水相冲相杂而成。
古人认为,万物是由太极衍化而来,是宇宙的本源。“太极”在道家被称之为“道”,因其不可名状,不可言说,所以有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的说法。我们可以把“太极”理解为盘古开天辟地之前的“混沌”状态。
“太极”会分化成“两仪”,也就是阴阳。阴阳是充斥于万物的,也可以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的影子,有此就有彼,有正就有反,有长就有短,就拿人来说,有阴就有阳,女为阴,男为阳;拿一天来说,白天为阳,晚上为阴。对阴阳的理解,不可局限于阴阳两个字,但凡是一件事,一件物体,都有好与坏、大与小、柔与刚等等方面,对立统一是阴阳的表现形式。
四象是“两仪”的变化过程。“两仪”会有盈亏的区别,也就是说“两仪”是相互转换和流通的。阴之极,为太阴,阳之极,为太阳;少阴,是阴气初生,少阳,则是阳气初生。以人来说,男孩在幼儿时期,为少阳,到老年时期,则为老阳;女孩在幼儿时期,为少阴,到老年时期,则为老阴。
太极、两仪、四象的相关知识,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本源、衍化的先期认识,充满了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,是古哲学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。